尽管最终结果已确定,但对亚洲足坛来说第四阶段的争议却并未随之消散。北京时间10月15日凌晨,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第四阶段尘埃落定,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分别以各自小组头名的身份直接锁定美加墨世界杯的最后两张直通入场券。这两支东道主球队的成功引发了关于赛程与场地安排是否对东道主偏向的热议,媒体与球迷的质疑在赛后持续高涨。
在实际比赛结果方面,卡塔尔以2比1击败阿联酋顺利出线,沙特则凭借与伊拉克战成0比0的平局完成晋级。官方庆祝的喧嚣掩盖不了外界对赛制公平性的质疑:若不是对手在对阵中遭遇的主场和后勤条件被刻意放大,或许结局会有微妙的不同。挪动了话语的焦点,外界把矛头指向了赛事组织者的决定。
据《海湾时报》报道,亚足联将第四阶段的比赛集中在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进行,这一安排被认为在两国之间形成了明显的主场优势。多支前来挑战的客队——包括印度尼西亚、伊拉克、阿曼和阿联酋在内——曾提出希望在本国主场或中立场地完成比赛,但并未得到积极回应,导致他们在路途、气候和时差等方面承受更多压力。
阿曼队主教练卡洛斯·奎罗斯在场边的公开质疑直指公平原则:“难道日本或科威特就没有符合标准的体育场吗?做出这些决定的人,恐怕对足球有着与我们不同的理解。”伊拉克主帅阿诺德则指出,这样的附加赛制度在他职业生涯中实属罕见:“当年我执教澳大利亚时,我们被要求在中立场地进行附加赛。但现在的现实是,晋级的两支球队获得主场优势和球迷的庞大支持,同时还比对手多休息六天。”这些话语成为对赛制公平性的最直接反映。
本届世预赛第四阶段于10月9日至15日集中进行,A组的比赛在卡塔尔举行,B组则安排在沙特阿拉伯境内。赛制设计为三队一组的单循环,小组头名直接晋级世界杯,其二名将进入第五阶段附加赛,争夺跨洲附加赛的名额。除了主场作战的天然便利,卡塔尔和沙特在整体赛程安排上也获得了明显的优待。两队之间的比赛间休息时间长达六天,而对手们在这段时间内仅能获得约72小时的休整,体能与恢复上的差距由此被放大。
更具争议性的是,两支晋级球队都被安排在最后一轮出战,这使得他们能够依据首场的结果进行“精准计算”,从而掌控自己的出线命运。以卡塔尔为例,10月9日他们与阿曼战成0比0后,只要在10月15日击败阿联酋即可出线,结果如愿;而沙特在首战击败印度尼西亚后,次战只需与伊拉克握手言和便可直接晋级,最终也达成目标。主场作战、赛程宽松、末轮掌控主动权等因素叠加,使得两队的晋级之路显得尤为顺畅。
综合来看,尽管赛果让卡塔尔和沙特各自晋级世界杯,但围绕赛事安排的争议并没有因之而消减。主办城市的影响力、有限的中立场地选择、以及对客队休整时间的明显不对等,成为这次预选赛 fourth stage 留在公众记忆中的关键词。批评者认为,在未来的区域预选赛中,应当尽力确保更公平的比赛环境,让所有参赛队伍都在同一规则下竞争,同样的机会与条件,才能真正体现竞技体育的精神与公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