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的那一刻,杞涛的笑容像太阳一样灿烂。
谁能想到,这个阳光的19岁彝族小伙,曾经因为先天性心脏病两次进过手术室,被医生反复叮嘱“不能剧烈运动”。从那个连跑都不敢的病娃,到如今单脚颠球一小时12086次、刷新世界纪录的少年,他用汗水和倔劲踢开了命运的另一扇门。
---
从病床到绿茵场
2005年9月出生的杞涛,8岁时被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先后在2014年和2016年经历了微创和开胸手术。那几年,他常常头晕、乏力,直到第二次手术后,他才真正迎来一个能自由奔跑的身体。
出院时,医生的建议是——“避免剧烈运动”。于是,小学到初中阶段,他几乎与体育无缘。但等上了高中,他心里有了另一套答案:生命在于运动,不能一直静养。于是偷偷开始跑步,悄悄挑战自己,逐渐对运动燃起兴趣。
父母和老师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他却铁了心要走体育特长生的路。“我想证明自己能和别人一样,甚至更好。” 杞涛说。手术后的身体恢复得很稳,虽然跑步时会喘,但再没出现头晕的情况。每次颠球次数超过昨天、跑步成绩快过上周,都是他心里的“小胜利”。
---
自学颠球,踢出世界纪录
选择足球作为专项时,他并没有什么爆发力和弹跳优势。学校也没有专业足球教练,于是颠球技巧全靠自学。课余时间,他不断加练,不仅考出了满分,还自创训练法帮队友提升水平。
2023年7月,他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一名10岁孩子打破“双脚交替颠球1小时”的纪录。简单计算后,他发现如果单脚维持2.26次/秒,就有机会开辟新的挑战。于是,他申请了“单脚颠球1小时”的纪录。虽然第一次申请失败,但在2024年12月重新提交,并阐明创意,终于在今年5月收到吉尼斯确认。
展开全文
备战的日子,他每天固定训练:记录次数、调整呼吸、强化体能。越练越累,大腿火辣辣地疼,但他硬是咬牙坚持。“不许停!”他给自己下了死命令。最终,他用12086次颠球成绩,锁定世界纪录。
“吉尼斯的祝贺信息我看了三遍才敢相信。” 杞涛笑着说。对他而言,足球不仅是速度和力量,更是坚持与创意的结合。
---
被体育“救”过的人
如今,杞涛是云南工商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大一学生。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尝试更有延续性的纪录:比如更长时间的连续颠球,或者用大腿、胸口等不同部位创造新纪录。甚至,他还想把彝族文化融入颠球设计,让足球玩出民族特色。
“我想做基层体育教练,带那些因为身体原因自卑、不敢动的孩子,让他们知道慢慢来也能跑起来。” 杞涛说。未来,他也想参与体育公益,为山区孩子送去足球和装备,再亲自教他们几招。
在他的人生规划里,不一定非要做到多厉害的职位。无论是社区里陪大爷大妈踢毽子,还是小学里当课外体育辅导员,只要能让更多人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就足够了。
“我就是被体育救过的人,所以特别懂——‘动起来’的力量有多宝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