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 北京冬奥
冬奥首战,冰壶开局!
大年初二,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前两天,“冰立方”烽烟燃起,中国冰壶混双选手范苏圆/凌智成为最先登上赛场的中国冬奥健儿。
1994年出生的凌智和1996年出生的范苏圆都是首次参加冬奥会,两人磨合时间不长,但心气和冲劲都很足。
范苏圆与凌智 谈到参加冬奥,凌智说:“过去两年,我比之前所有时间练得都多、都狠,就想在北京冬奥会打出气势。”
范苏圆13岁开始练速度滑冰,后来转项冰壶。她的父亲范忠波介绍:“孩子小时候胳膊长,腿也长,估计滑冰能行,就给她送到长春。2016年咱吉林省选拔冰壶,就把她选上了。”
范苏圆父亲看女儿比赛 对女儿参加冬奥首战,母亲苏玉心说:“也没和孩子通电话,她忙啊,我也不敢打扰,我自己偷着乐开心。”父亲接话:“在家看女儿,看比赛,过年咱们大伙都能看到,高兴。”
范苏圆的偶像是王冰玉,中国冰壶当年的“明星一姐”,也是国人对冰壶运动获得“初印象”时的代表人物。2009年冰壶世锦赛,周妍、岳清爽、柳荫、王冰玉组成的中国女队,一鸣惊人拿到世界冠军;2010温哥华冬奥会,她们收获铜牌再创历史。也正是在那个时期,中国掀起了一股小小的“冰壶热”。
但这股热潮持续不久就开始退去,冰壶在中国大众视野中似乎陷入了沉寂。
综合各方面客观条件,想在中国开展冰壶这项运动,并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确实不容易。
首先是后发的劣势。
据世界冰壶联合会官网资料,冰壶早在16世纪的欧洲就已起源,第一部记载着冰壶比赛的手稿诞生于1540年2月的苏格兰。1716年,苏格兰Kilsyth冰壶俱乐部成立,而那时在中国还是清朝康熙年间。
冰壶在20世纪初传入北美后,迅速成为加拿大等地的流行运动,冰壶馆在加拿大遍地可见。
而中国引进冰壶运动已是1995年了,最初主要在东北地区开展和推广。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冰壶联合会,而首次亮相世界比赛要到2005年。
此时欧美人玩冰壶已有数百年时间,中国在这项运动上是真正的后发者,追赶者。
其次是冰壶运动费用昂贵,推广不易。
冰壶对材质有特别的要求,要在低温下不会因撞击而破裂,目前的冰壶原始石材,多为苏格兰克里格岛上不含石英的花岗岩,再经加工后销往世界各地。
一套(16个)原产自苏格兰的高级冰壶,价格在15到20万人民币左右,而普通壶一套也要3到5万元。另外,冰刷+冰壶专用鞋+运动服+手套等,一套要五六千元,便宜的也在千元以上。
奇妙的运动 场地的要求就更高了。一套20平米的真冰壶道,造价在150万人民币左右。制冷机组制冰一次性制冰完成后,后期运营还要有整冰车修冰等环节配合,需投入巨额的制冷电费,一台整冰车的价格大概在100万人民币上下,真冰场每隔3-4小时要修一次冰。
当然,根据我国国情和民间普及需要开发出的仿真冰道与塑料冰壶,价格相对就比较亲民了。
另外,我国的冰壶运动人口基数十分有限。
中国冰壶鼎盛的2009年前后,全中国练冰壶的专业运动员也不过百余人。当时中国女队中方教练谭伟东给出的数字是:“目前注册运动员,在役和退役的加在一起,总共130人左右。”
平昌冬奥时的冰壶注册选手在160人左右。而2021年全国冰壶锦标赛的参赛队伍44支,选手共144人。
换句话说,在中国打冰壶的注册运动员数量,大概也就是大熊猫(2千多只)的十分之一不到,堪称“国宝级”选手。
至于玩冰壶的爱好者,从业人士估计在六千左右,不超过万人,以东北地区居多。
2009年中国女子冰壶队夺得世界冠军时,据家属透露,队员的月工资是1600多元。2018平昌冬奥时,有消息称冰壶队的月工资也只有3千到5千不等。坊间猜测,这应该只是基本工资,不包含补贴、奖金等收入,但即便如此,冰壶队员的整体收入,在中国体育圈内肯定排不上号。
此时肯定会有人拿刚输给越南、丢了大脸的男足队员收入来说事,但必须承认,即使中国男足职业联赛有诸多“伪职业”弊端,但仅在国内范围内对比,男足仍是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运动项目,关注度、吸金规模和能力是鲜有匹敌的。
相比之下,冰壶这种不具备群众基础、缺乏关注度(大赛可能除外)、没有市场化条件的项目,要保持竞争力,靠的是举国体制,集中资源和力量,力争把最顶尖层级的事情做好。
2009年中国女队夺得世界冠军时,队员的人事关系其实还都保留在黑龙江省体育局。从省队选拔出优秀选手到国家队后,国家会集中优势资源,从训练条件、后勤保障、津贴收入等方面都会向这些顶尖选手倾斜。
在国家队层面,常年在海外集训,与世隔绝,但外在条件都无需选手担忧,专心于训练比赛,没有后顾之忧。
类似情况就像德国乒乓选手打世乒赛需要自己去搭机场大巴,无怪波尔会羡慕的说:中国选手的衣食住行,一切不必自己操心。
和足球这样成才率万里挑一、技战术极为复杂、需要长时间底蕴和传统支撑、且面对的多是高度发达的职业化对手不同,冰壶这样的小众项目,集中优势兵力与资源,三从一大,狠抓猛练,有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中国女子冰壶靠着这种国家优势,从零起步到一度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用时之短,一度震惊冰壶界。
2004年,中国女队的水平是世锦赛倒数第一,10场全败。王冰玉回忆,当时到加拿大这种冰壶高度市场化的国家去,中国国家队与当地业余队打比赛,她们被一群加拿大老头老太太打得全无招架之力。
但随着对冰壶国家队的稳定投入,以及聘请加拿大外教,中国女队在2009年拿到了世界冠军。
成绩变化,体现在对手的态度上。王冰玉:“美国队本来都不会正眼瞧你,但后来会主动打招呼。韩国队本来对我们很热情,赢了她们后,她们突然就不理我们了……”
这一切只用了5年。
不过,如此高光时刻,已成为了历史。选材得当,集中培养,有可能打造出一代黄金阵容,但随着王冰玉这批优秀队员的离开,中国冰壶开始从顶峰滑落。
最近一次参加的国际大赛是2021世锦赛,中国女队在世锦赛中以6胜7负排名14支队伍中的第10名,无缘复赛;男队在14支参赛队伍中2胜11负排名垫底。
对手们则凭借基础性优势,保持着长期的稳定。
如今的世界冰壶圈,是欧美称霸的局面。北京冬奥会30支队伍里,欧洲国家占据多数,除了东道主中国队,其他拿到了满额参赛席位的加拿大、瑞士、瑞典、美国和英国队都是老牌劲旅。
加拿大是冰壶界的最强国,共59次称雄冬奥会或世锦赛,这和该国的冰壶“底蕴”分不开。加拿大有130万冰壶人口,1200个冰壶俱乐部,几乎每个城市一个,冰壶馆数量超过一万个……
打个比方说,我们靠集中资源武装起来的小分队,对抗别人几乎全国动员的正规军,难度可想而知。
历届冬奥会和世锦赛,至今共产生过131个冠军,其中130个出自欧美国家,唯一的例外,是2009年世锦赛上的中国女队。
这个数字,尤显中国冰壶人之不易。
首战对阵瑞士组合 北京冬奥“揭幕战”,中国选手范苏圆/凌智的对手是瑞士组合、平昌冬奥银牌得主珍妮-佩尔莱特/马丁-里奥斯,对手实力强大,而中国组合从奥运选拔赛第三周才开始配对,可谓初生牛犊,志在一搏。
今晚,让我们在为中国选手助威的同时,也回归一切体育项目的初衷:
了解这项运动,享受这场比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